导航菜单

新型骗局出现,手机收到这类短信,一律删除别点开,已有多人中招

新型骗局出现,新型信律手机收到这类短信,骗局一律删除别点开,出现已有多人中招

一、手机收到删除疲惫时,类短警惕心最易松懈

那是别点我连续加班的第八个晚上,九点半,开已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。有多

就在意识快要模糊的人中时候,茶几上的新型信律手机屏幕“叮”一声亮了。

是骗局一条短信,这样写着:

【XX快递】您好,出现您的手机收到删除包裹已暂存小区南门快递柜,因系统登记地址模糊需您确认。类短查询或修改请致电:156-XXXX-XXXX。别点退订回T。

我盯着这行字,因为过度劳累,脑子转得很慢。

最近两周,我根本想不起自己买过什么东西。

但人就是这样,总会往好的方面想——会不会是老伴网上买的护肤品到了?或者是老家亲戚寄了土特产?甚至可能是单位拖了很久的中秋福利?

总之,不想惹麻烦的心理,让我下意识地排除了最坏的可能。

“打个电话问问吧,核实一下总没坏处。”我自言自语着,手指已经按下了回拨键。

就是这个电话,拉开了接下来十二个小时噩梦的序幕。



二、专业伪装下的致命陷阱

电话几乎是秒接。

一个声音甜美、字正腔圆,堪比电台播音员的女声传来:“您好,XX快递客服中心,工号3087为您服务。”

背景里还有隐约但很逼真的键盘敲击声。

我心里那点微弱的戒备,瞬间就消散了一大半。

我说明情况后,她流程规范地请我提供手机号查询。

短暂的停顿后,她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:“先生,系统显示您的包裹在运输途中,被异常关联激活了一项‘百万保障’增值服务。”

“这项服务如果不在明晚零点前取消,将每月自动从您绑定账户里扣掉2000元服务费。”

我的脑袋“嗡”的一声,像被扔进了一颗炸雷。

“什么保障?我从来没开通过!”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。

“这可能是系统漏洞或被误操作激活的,”她的声音转而充满安抚,“您别着急,我们可以协助您在线上办理取消。”

“为了指导您操作,需要请您下载一个‘中通云客服’的专用App,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,我一步步教您,最多五分钟就能完成。”

“屏幕共享”——这四个字像一根冰冷的针,突然刺了我一下。

但在“每月扣2000元”、“明晚零点截止”这种具体数字和紧迫时间制造的恐慌面前,我那点残存的理智,显得那么不堪一击。

三、夺命五分钟,眼睁睁看着钱被转走

我手忙脚乱地准备点开应用商店。

“请稍等,”她及时阻止,“为了绝对安全,请不要从应用商店下载。”

“我稍后给您发一条短信,里面有官方安全链接,您直接点击安装,更快也更安全。”

鬼使神差地,我点开了那个链接。

一个界面看起来有点粗糙的App安装成功了。

手机几乎立刻开始发烫。

当我按照指示,点击了“允许屏幕共享”后——最恐怖的一幕发生了。

手机屏幕突然黑屏,又迅速亮起。

我眼睁睁看着屏幕上的光标自己动了起来!

它精准地点开我的支付宝,输入支付密码(我发誓我的手指根本没碰屏幕!),转走了五千元。

接着又切换到手机银行App,登录,把我工资卡里的三万元转进了一个陌生账户。

我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,却像被无形的线捆住了,全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——这不再是我的手机,它成了一个被远程操控的木偶!

“操!”我嘶吼一声,用尽全身力气把手机砸向地面。

屏幕应声碎裂,蛛网般的裂痕蔓延开来,而那诡异的屏幕共享连接,也随着这极端的举动断开了。

我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,心脏狂跳,冷汗已经完全浸透了衬衫。

四、骗局拆解,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得逞的?

稍微缓过神后,我打电话给一位做网络安全的老朋友。

他在电话那头听完,沉默了几秒,然后爆了句粗口:“你真是命大!”

“屏幕共享一开,你在骗子眼里就是透明的。”

“你收到的所有短信验证码、你输的支付密码、你账户里还有多少钱,他们看得一清二楚!”

“你摔手机那一下,虽然冲动,但可能救了你剩下的钱。”

我越想越后怕。

这个骗局根本不是漫无目的地撒网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、精准打击人性弱点的“心理战”:

• 第一步:利用信任和习惯。

快递短信是我们最常收到、最不设防的信息之一。

骗子利用我们“怕给别人添麻烦”(比如快递员)和“担心错过重要包裹”的心理,引诱我们主动联系。

• 第二步:制造恐慌和紧迫感。

“每月扣2000”、“明晚截止”——具体的金钱损失加上明确的时间限制,瞬间激活了人对“损失”的天然恐惧。

在巨大的恐慌面前,理性思考的能力会急剧下降,只想尽快摆脱眼前的“危机”。

• 第三步:伪造专业流程获取信任。

从甜美的客服声音、逼真的背景音,到工号、专用App、“安全链接”,这一套看似正规的流程,一步步地削弱受害者的怀疑。

老朋友说得一针见血:“现在的骗子,早就不骗老头老太太了,他们专骗你们这些自以为懂互联网的中青年人。”

“他们太懂了,越是有判断力的人,有时候越容易栽在对‘专业’表象的轻信上。”

五、这几条“数字防身术”请刻在脑子里

那个屏幕碎裂的夜晚,我一夜没合眼。

第二天,我跑派出所报案、咨询反诈中心,把这段惨痛经历总结成了下面几条保命守则。

它们不难,但关键时刻能救命:

1. 短信有,只信官方。

任何说“快递异常”、“地址不清”的短信,都先当成假的。

绝对不要直接回拨短信里的电话。

正确做法是:打开你的淘宝、拼多多等购物App直接查物流,或者手动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。

2. “屏幕共享”等于交出保险箱钥匙。

无论对方自称是谁(客服、警察、银行职员),以任何理由(指导操作、协助注销、资金公证)要求你下载未知App或开启“屏幕共享”、“远程协助”,你的唯一反应必须是:立刻挂断电话!

3. 牢记两个“永久免费”。

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“百万保障”功能,是平台自动送给所有用户的,完全免费,没有到期续费或自动扣费这回事!

任何以此为由让你“关闭”的电话,100%是诈骗。

4. 万一中招,记住黄金三步:

• 立即断网:马上关Wi-Fi、关移动数据,开飞行模式,或者直接拔掉SIM卡,物理切断骗子的连接。

• 清除木马:重启手机,立刻找到并卸载那个来路不明的App。如果拿不准,备份重要资料后,直接恢复出厂设置。

• 紧急冻结:马上打110报警,同时立刻联系你的银行卡客服热线,要求冻结账户,尽力止损。

六、数字时代的孝心是守护

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妈正好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过来,问我:“写什么呢这么认真?”我抬头看到她关切的脸,鼻子突然一酸。

我的父母,他们学会用智能手机已经非常不容易,对“屏幕共享”、“远程控制”这些概念根本不懂。

前段时间,我爸还差点回拨了一条“医保卡异常”的诈骗短信,幸亏我及时发现。

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,让我想了很多。

现在,我每周再忙也坚持回家看看,做的都是最实在的事:检查他们手机的“安全设置”,坚决关掉“允许安装未知来源应用”。

像教孩子认字一样,反复教他们识别诈骗信息的共同特点——带陌生链接、留个人手机号、催得很急。

亲自带他们去银行,把账户设置成“转账24小时延迟到账”。

这24小时,就是阻止被骗的黄金时间。

以前总觉得孝顺是给钱给物,现在才明白,在这个数字时代,耐心教会父母识别陷阱,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,为他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,才是最重要、最实际的孝顺。

文末,再次提醒:

陌生链接别点!陌生电话慎接!屏幕共享绝不开!

您的一次随手转发,说不定就能帮父母守住半生心血,帮朋友避免巨大损失。

最新评论:

头像
揭秘故事集
一位关注治愈写作的创作者,擅长倡导自由而有态度的生活方式,文字极具美感。
2分钟前
头像
是你的洪海呀
用极具美感的语言书写治愈写作,连接现实与思考。
2分钟前
头像
年少时那片为你蓝的海
专注跨文化交流,用通俗语言讲述复杂事件,风格极具美感,深受读者喜爱。
9分钟前
头像
张大大
一位关注历史与时政的创作者,擅长让复杂变得易懂,文字倡导自我。
6分钟前
头像
悲痛不可言
从跨文化交流出发,倡导自由而有态度的生活方式,是一位倡导自我的内容输出者。
9分钟前
二维码